首页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历史回眸 | 党建知识 | 组织机构 | 学习资料 | 党员风采 | 成就巡礼 
历史回眸  
当前位置: 首页>>历史回眸>>正文
 
高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对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再认识
2014-07-11 16:27 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 马虎银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而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就是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首要标准是政治素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赋予了新的内涵,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实践意义。因此,高校应把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把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贡献给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公安分院根据新形势对公安高等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及时确立了“文化建警、特色兴院、创先争优、和谐发展”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及“忠诚为魂、纪律为纲、学业为基、服务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进校就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用警察文化规范言行,牢固树立“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职业理念,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积极促进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我们制定了《公安分院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意见》,提出了“123”的总体思路:即围绕“一个目的”(通过学习,真正达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不断提高分院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举办“两大论坛”(以十八精神为指导,举办分院首届“学生管理工作论坛”和“学风建设论坛”);深化“三项学习”(在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学习、深化对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讨论时的讲话精神、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学习)。要把深化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同进一步提高分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起来,同切实促进分院的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注重实效,创新方法,切实使十八大精神进学生头脑、进学生课堂,并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二、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为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以,高校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趋向,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创造空间。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做到“立德树人”,要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爱教乐教。学校要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在鼓励教师走协同创新之路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这些方面,公安分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一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品质,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掘。具体体现在分院“三风”建设之中。公安分院“三风”建设的内涵,即以分院领导班子成员及行政工作人员为主的工作作风建设;以教师教书育人、师德师风为核心的教风建设;以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成才为核心的学风建设。分院的工作作风、教风、学风共同构成分院院风。作风建设促进教风建设,教风建设决定学风建设;同时,学风建设检验教风建设的好坏,教风建设衡量作风建设的成败。院风建设的目标要求是“双亲双赢”:即建亲师的班子,赢得广大教职工的信赖;建亲生的队伍(包括教师、管理、教辅等三支队伍),赢得广大学生的满意。教风建设的目标要求是“六个一”:即编写一部好的讲稿或教案、制作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形成一个严格规范的课堂教学组织、设计一个好的考核方案、完成一套符合学校要求的教学档案(日志、进度表、成绩报表、分析表等)、研究一个公安前沿课题。学风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五个一”:即一个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良好的纪律作风、一个好的体能、立足于专业学习的一技之长、实现就业的一个最终目标。

二是加强与公安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建。我们以学校出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创新,积极协同省上和市(州)政法公安实务部门,签订校地共建协议,互建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同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法警总队、省公安厅督察总队及兰州市、定西市、庆阳市、白银市、临夏州等市、州的公安局建立了人才培养协议,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干警担任实践课教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三、高校应把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这是高校基本职能的法律规定。因此,高校的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等活动都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来开展。《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五条同时还规定:“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鼓励高等学校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这为高校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已跻身于国民经济的主战场。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统计,目前全国各类高等学校2200多所,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达31.5万人,占全国科研队伍总数的8.2﹪,设在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03个,占全国总数的近三分之二,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三分之二以上,承担国家“863”、“973”计划项目五分之二左右。全国有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高校科研人员发表的科研论文,被SCI和EI收录的,均占全国的70﹪左右。所有这些都为高校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高校的科学研究历来都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息息相关,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而且提供了丰富的课题。结合联村联户行动的开展,我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及时确定了“甘肃藏区农牧民权益保障机制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治安防控研究”、“甘南藏区反贫困机制问题的实证研究”、“甘肃农村社会矛盾预防的实证研究”等研究课题,学校还帮助夏河县组建了高原中草药种植农民合作社,并协同省农科院专家,为合作社成员进行了唐古特大黄育苗及种植技术培训。与此同时,公安分院还围绕“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有关精神,结合西部国家安全战略,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从“西部地区边境安全与国际警务合作问题研究、西部地区民族冲突与突发事件处置研究、西部民族地区完善国家安全犯罪侦查对策研究以及西部民族地区反恐警务技术研究”等四个方向,力争推出特色鲜明的研究成果。而让学生积极参与上述经济社会发展及法治建设的课题调研和实践,无疑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甘肃政法学院宣传部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西路6号 邮编:730070